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北王

第839章 科举,将成为过去式

镇北王 天香瞳 2816 2024-05-27 08:06

  以往科举结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而今是所有人都在哭。

   诸多新式考题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让一众考生哀嚎不止。

   谁说今年科考简单的,快站出来,看我不打死你。

   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

   别说是普通人,就算状元郎来参考,恐怕都要怀疑人生。

   这题出的简直丧良心!

   陛下,不愧是陛下。

   虽然考试结束了,但热度依旧不减,成为时下最热议之事。

   如果这个时代有热搜,那一定会位居第一。

   这根本不是发挥失常,而是压根就不会。

   也因此不少人都迁怒于关宁。

   从来没有学过,甚至都没有见过的考题用了出来,这不是坑人?

   引起了诸多非议。

   原本的罢考风潮也被此事盖了过去……

   对于这些情况,关宁一清二楚,并也在预料之中。

   高考与公考的双重组合。

   在前世都是噩梦一般的存在,而今他们尝试到了。

   这可不是关宁的恶趣味。

   而是经过综合考量制定的。

   以高考的模式初试选拔,再以公考的模式最终录取。

   这很合理。

   也是他将来要改变的方向。

   科举制将成为过去。

   并不是科举不好,事实上,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没有庸才。

   历史上那些重臣,大多都是科举出身。

   这只是少数,相比较而言,它束缚了更多人的思想,弊端严重。

   已经不满足社会的进步发展,因而必须要将其取缔,以满足需要。

   严格意义的说,这次“科考”只是关宁做的一场试验。

   他在寻求可行性,也是为了做铺垫,顺带能选拔出一些不错的人才。

   他所定制的考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内容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主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科举背景之下,考生们欠缺的。

   事无绝对,大浪淘沙,终有所获,总是有那么几颗金子会发光的。

   初试成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大多数不尽人意,但依旧有少部分出乎意料。

   比如让关宁印象深刻的邑清县考生方智,在理综这一门考出了六十七的高分。

   其数学逻辑能力很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税务官员。

   哪怕他终试成绩不行,依旧会被破格录取。

   这也是关宁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只要你有所长,有能力,就会得到重用……

   我考哭了所有考生。

   关宁心想着,觉得好笑。

   但考生们却不知晓关宁的想法,也根本不理解。

   因太多考生对成绩不满意,便集中起来抗议。

   他们有理由这样做。

   尤其是那些本有信心高中的考生,这次却完全凉凉,他们要求重新开考,就以传统形式。

   至于这次成绩直接作废。

   这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罢考风潮没有形成,却又起了这么一股风。

   这根本就不是科举。

   关宁岂会妥协。

   在他的命令下,各级官府很快就做了回应。

   没错。

   这确实不是科举,而是国考!

   以后科举将会被废除,将会被国考取代,这种形式的考试将会成为常态!

   一石掀起千层浪!

   这一次不止是考生们震动了,就连很多学究老儒都被炸了出来!

   科举试卷已经传开,谁都知道考了什么内容。

   实际上,往常科举考的类目出现的比重很小,明算,明法等其他新式内容增加,更是跟以往完全不同。

   人们本以为陛下是因为特殊时期,才采用这种方式。

   毕竟正常科举,从最初开始到结束要三年之久,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这新式科举唯一值得人称道的就是本地自主录取,自主参考,节约时间,又能选拔可用之人。

   都以为只是这一次。

   没想到要形成惯例,还要把科举取缔,改为国考!

   若只是换了名,人们也能接受。

   可按这考试内容及方式,那就接受不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比推行官绅一体纳粮都要严重,因为这是直接对原有文化造成冲击。

   当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你学的东西没用了,你会有什么反应?

   四书五经,各类经典学说等都将面临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学科。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太难以接受!

   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改变罢考的念头。

   但绝不会放弃自己所学的知识,包括改变自己早已形成的认知。

   就好像大清早已亡了,却依旧有人不愿意剪掉自己的鞭子。

   人在面临新事物,第一反应都是拒绝,这跟处于什么时代没有关系……

   眼看着一场比罢考更大的抗议要开始了!

   地方官员们也震惊于陛下的心思,竟然要推翻多少年形成的传统?

   这实在太夸张了。

   幸亏关宁亲临坐镇,才没出现乱子,否则还不知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在此等背景下。

   众多读书人及清流老儒们都走出了家门,聚集在一起,抨击时政,进行抗议。

   情形似跟当初刚推行新政那般,比之那时还要严重。

   因为这一次,普通城民百姓也不再支持陛下。

   学有所用。

   现在成学而无用,谁还愿意?

   有老学究都亲自来了临安州衙,要当面问问这位陛下为什么要忘记祖宗。

   连古老传下来的经典都要摒弃。

   这位老学究名为黄信,是位极有名望的老儒,他一生不追求名利,本有机会进京做官,却不屑一顾,而是留在稷山书院教书。

   大半辈子过去,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不管是谁都要尊称一声黄老先生。

   自古以来,教书育人都是最崇高的职业。

   而今他已有七十六的高龄,本都不能自走下地,听闻此事后,腿脚竟还好了,不用拄拐都能走路,说什么也要来当面问问。

   家人拗不过,便随同前来。

   此事引起轰动。

   有好事者,皆是闻讯而来。

   还有不少是跟随的支持,壮其声势。

   元武陛下杀威滔天,这次抗议抵制也只是私下叫骂,谁敢寻来?

   若是以前,读书人直言骂皇帝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今有人出头,自当前来。

   看你元武陛下该如何处置……

  喜欢镇北王请大家收藏:(www.xs4.cc)镇北王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