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

第22章 车轮,独轮车

  第二天,启河带领人制作工具。

   他让擅长编织藤筐的人,制作大的藤筐,加上绳子,可以用来做抬筐运土。

   制作工具的人,做木铲、石铲和锄头。锄头是启河新开发的,锄把是木头的,头是石头的。

   大家试试了,刨土很方便,又夸启河聪明。

   在启河的催促下,工具用了两天就制作了四十多套。

   启河看着鱼塘,又看那村寨一圈低矮的木头围栏,忽然有了新主意。可以把护村沟挖起来当鱼塘用,一举两得。

   启河觉得自己主意不错,至于前面那个预设的小鱼塘,先搁置。他和族中长老们一说,他们都同意了。

   反正启河说的是养鱼的鱼塘,至于鱼塘是长是方,他们没见过,河说是什么样子的就搞成什么样子的。

   启氏村寨南大门前是一条通往外面的土路,鱼塘就在路的东侧,紧挨着围墙。向南有二十米宽,一人多深,长度和围墙一样长,直到小河处。

   这个米是启河按照印象中的长度,做成了木棍,定的长度。

   族人们觉得有参考物,很方便,也就接受了。

   鱼塘和小河连接处开了一条宽两米的口子,为了防止鱼塘的鱼跑出去,用紧密的木栅栏做挡坝。

   启河让半大孩子们去小河里捕小鱼。

   小鱼仔有很多,河里有,溪里有,甚至某个大点的水洼里也有。

   孩子们最喜欢干这个,他们带着陶罐,四处去找小鱼仔然后倒入鱼塘里,每天干的不亦乐乎。

   启河叮嘱喂养家禽和牲畜的人,每次把粪便清理后,留一小部分撒入鱼塘里。

   以后这个鱼塘也归入捕鱼队的管,负责人叫启雨。

   启河很满意原始人的劳动态度,虽然工具差,吃的食物也不好,可他们劳作的时候都是那么卖力,从不知道什么叫作偷懒。启河很喜欢这群淳朴的族人。

   启河让人把挖塘的土都运到村里,建新房子需要土垫高地基,这些土刚好派上用场,不能浪费了。

   挖完鱼塘后,他想起来离下次交换大会没多少天了,得让族长督促制器的人加快进度。

   贸易用的石器,武器,还有新制作的农具都要准备不少,能多换回些粮种才好啊。

   哦,马上把车轱辘弄出来,不然耽误这次的运输。

   启河把启木和启亮叫来给他打下手,他要制作车轱辘。

   这次他打算制作带辐条的木轮车。车轴要选好的硬木,要抗磨,还要结实,承重。

   启木说,在远处山林里有一种木很硬,启河过去看了看,这是樟树啊,属于硬木的一种,做车轴和车轮没问题。

   伐木,自会有族里的壮劳力去干,大家都喜欢帮河干活,因为河制作器是为了启氏族人。

   车轮几乎是凿出来的,所幸车轮不是很大,而且也没有那么粗的樟树给他用。

   先把一段木墩分割成一片片巴掌厚的圆木片。启河用自制的简易圆规,在圆木片上画出圆形。

   再用石凿子去掉中间多余的部分,用石凿子凿出安装辐条的榫眼(榫,有榫眼、榫头和框架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接合处的意思),再慢慢用石头打磨修整。

   启河觉的这活儿得是个有耐心的人才能干的了,他在一旁指挥都觉的腻了,画了个图就甩手走了。

   木轴好做,用细一点的樟树打磨下就可以了。车辐条,也是个细活,需要所有木棍长短粗细一致。

   所有配件准备齐了后,他发现个问题,木辐条没办法装进车轮里面去,因为木辐条没有弹性。

   启河琢磨了半天,最后只得把车轮锯为四瓣,用辐条把毂与轮连接起来,(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

   车轮分成四瓣容易散架,外面又用环形木板连接加固,表面都看不到里面的辐条,插入车轴,别上木销,再装上车厢,一辆双轱辘的木轮车就完成了。

   工程量有点大,造起来费劲的很。带辐条的太费事,以后弄简易版的吧。

   启亮很高兴,套上牛,拉着丑陋的木轮车,吱扭吱扭围着村子跑了好几圈。

   族里的人都来围观,看河制出的新车。

   启河示意,用牛车去运次土。启亮高高兴兴的去了。半天不到,就拉回满满的一车陶土。

   众人发现用车拉的陶土,比十个人用藤筐背的还多。族里的人夸启河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有了经验,后面的几天启河制作没辐条的简易木轮车。

   启河整天围着木轮车打转。制好了一辆就套上牛去跑一跑,试试效果。

   车造了五辆,启亮说没牛了,启氏就只有四头牛。

   没牛了,这么重的木轮车用人力拉吗?除了双轮车,还有更方便好用的独轮车可以做啊。

   启河灵光乍闪,我怎么把独轮车给忘记了啊。

   独轮车制作要比双轮车简单点,一个人就可以推。还不挑路。

   启河采用的车轮还是用整个的圆木片,不用掏空安装辐条。

   车架比双轮车简单,制作比双轮车要快,可以在族里大量推广,还能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