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第123章

  李想国每种种子都没买太多,却也在自行车上挂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布袋子。

   下关这边相对冷清,就连正街上面人都不多,更何况这边儿背街,更是人影都没。

   李想国骑着车子走了一段路,看着四下没人,就停下车子,把袋子全都收进空间。

   随后他继续向前骑行,绕上正街从另外的胡同转去了那家卖菜种的店,去买了各种蔬菜种子。

   各种粮食作物的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哪怕多的也不过几种。

   但是蔬菜的品种就明显丰富了很多。

   比如白菜品种,自然少不了本地的核桃纹白菜,还细分成大青口核桃纹和小青口核桃纹玉渊潭核桃纹等好几种。

   另外还有翻心黄、小白口和大白口等等二十多种。

   还有来自津市的青麻叶 、白麻叶、青梢白,甚至唐市的包尖白菜、鲁省的黄芽白菜等等加起来十六七个品种。

   李想国每种也都买上一点。

   林林种种加起来还是买了店里所有品种,几十种瓜果蔬菜、总共四五百种的种子。

   虽然知道肯定不可能是这四九城瓜果蔬菜的全部,却也猜测着是买到了大半。

   照例让店家把名字给写在纸包上,要不然自己进了空间,种的时候肯定只能一脸懵逼。

   啥是啥就更不用想能分得清了。

   他也不由得感叹,也就这个年代,这些地方优质品种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而且各地物产的风味、品质都有着显着的差异。

   原料决定菜肴品质和营养的上限。

   不管是知名的饭店什么的,无不把原料的选择放在首位。

   比如过去六必居主要原料都固定的生产基地适宜的栽培品种及适当的采收季节。

   糖蒜,是选用长辛店李家和赵辛店范家栽培,夏至前三天采收的“白皮六瓣”大蒜,每头约重一两一钱。

   制作甜酱包瓜,则用小红门牌坊村王家生产六七成熟的“八道黑”香瓜。

   莴笋选用广安门外太平桥生产的青莴笋。

   就连黄酱,也要特选河北润县马驹桥和通县永乐店等地产的颗粒饱满、油性大的的好黄豆。

   做甜面酱也是要涞水县粘性大的小麦为主料,自行加工成细白面。

   再比如正明斋做点心,核桃仁必须是山西产的薄皮核桃,红枣用密云县的小红枣,以及专用云南的桂花和河北、四九城郊的山楂等。

   等到后面因为追求产量,更多使用杂交品种或者是推广品种,很多地方的名优品种全都消失不见。

   甚至,因为都是农家自留种。

   不乏很多人家自己一代代选育出的种子,最多也只是左邻右舍,自家亲戚在用。

   并未流通到市场上。

   其中自然不乏味道、产量等某方面更优秀的品种。

   也在这样的浪潮冲击之下全部消失殆尽。

   按着后世的说法,这叫种质资源灭失,实际上也是对几千年农业成果的毁灭。

   有着空间,能收集到这些曾经的美味自然是一件幸事。

   只是自己分身乏术,也走不出四九城,没办法搜集这些东西。

   倒也不无遗憾。

   他也准备回头种植的时候,将现在有的这些东西全都造册记录下来。

   以后遇见没买过的,也能接着采买,继续填充自己的库存。

   照例让店家帮自己装在两条布袋子里,大大小小的纸包和袋子倒也差不多装满了两条布袋。

   让店家帮自己把两个袋口扎在一起,挂在自行车后面的货架上。

   照例,骑了一段路收进空间,李想国这才骑着车子往城里赶去。

   李想国出门了,这边王玉兰也收拾妥帖,锁上门出门一路向南走去。

   她也不舍得坐电车的钱,一路徒步走到东华门的公共汽车公司。

   运气不错,刚到没多久,就坐上了直达石景山的京石路公交车。

   京石路公交还是这个月月头时候刚开通的,上次易中海回来时候跟她说了。

   她听了还有些欣喜,以为这样自家男人就能每天回来。

   尽管自己对那话儿不是很渴求,但是她也不想自己每天跟守活寡似的,独守空房。

   本来就只夫妻二人,家里就冷冷清清的。

   现在自家男人更是出门在外,只剩自己一个人,不出门就跟个哑巴差不多了。

   也就幸亏现在还年轻,没什么问题。

   这要是年纪大了,万一有点事情,都叫不到人帮忙。

   不过问了之后,她也大失所望。

   易中海说那边儿比铁工厂这边大多了,更有很多都是跟自己一样借调来的。

   以前每天下班时间骑车子回城的都不老少。

   现在开了公交车,更是有些以前不回城的人都抢着挤这车。

   自己刚开那两天还去看过,结果等了几班车都挤不上去,所以他也只能继续骑着车子往返。

   再就是每天都能坐上车还行,那办张月票还划算。

   但是也不能每天回来,办月票就不划算了,所以他觉得还是每次休息时候回来更好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