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父子俩的穿越日常

第四百三十章 族谱

  “想得美!”赵保国没形象的翻了个白眼儿,这人,脑洞还挺大。

   指了指那张摊开的纸:“选一个,你自己的名儿。”

   赵贵愣了下,而后想明白了他叔父的意思,心里就砰砰直跳,激动嘴唇都在抖哆嗦:“叔父,是肯承认我了……”

   这话就叫赵保国有些不明白了,可转念又想明白,心下不由得好笑。

   其实呢,他也没有不承认赵贵的意思,这名字吧,以他的经历,还真没把什么族谱族谱之类的当回事儿,所以自然就没这个观念了。

   而赵家其它几房呢,是有这个观念的,可不见他们这边开口,自然不会越俎代庖的来提,毕竟,谁知道他养着赵贵,是认的意思,还只是意思意思呢?

   所以也都没提。

   赵家爷俩儿呢,俩人都没这个概念,又没人提醒,这一落下,不就落到这时候了?

   还是家里有了新生命,才记起这事情。

   前两天赵铭特意过来,提起给孩子上族谱的事情,赵二牛才想起赵贵的事情,才有了今儿叫儿子帮着给赵贵起个名儿事情。

   赵贵虽是误会了,可赵保国也没多嘴去解释,反正,也没什么不好。

   “嗯,这几年,我观你为人行事,上孝长辈,下睦兄弟,人品也算端庄,是个好孩子。”赵保国装模作样:“再加上你也快到加冠之年,这名也该换了。正好,趁着下个月你铭祖父铎祖父回乡祭,再把名字添进族谱里去。”

   赵贵,他是可算盼到这一天了。

   激动得手都在抖,仔细看着那张纸上的几个言字旁的字,觉得哪个都好,挑来挑去,挑花了眼,现在总算能理解了他叔父为什么取个名字总也定不下来。

   他也选不出来,就道:“还是叔父代我父取一个吧。”反正,从来就没见说是自己给自己取名字的道理,都是长辈给取的。

   赵保国就挑中了个谦字,赵贵哦不,如今应该叫赵谦了,他对这个字,也是满意的。

   毕竟这堆字,本是赵保国为自己儿子准备的,他小人儿一个,还能全占了?谁也没俩名儿不是。

   这么些个呢,寓意也都不错,要是不咋地,赵保国也不能选来给儿子当备用的。

   从当中择一个,作为赵谦的名儿,寓意又极好,赵谦自然无不满意的。

   等赵诺过了满月酒后,赵恺就带着几个,外加一个大的赵贵,回村子去了。一来,现在几家条件都好些了,那赵家祠堂,也得翻修翻修了。

   当年村里遭了那大祸,全村都差不多给烧没了,祠堂自然也不例外。

   再后来朝庭是有政策安民的,可也就是出些建筑材料,再给安排指挥着百姓们搭个棚子暂住什么的,当然了,这粮草肯定得提供。

   其它的,例如要重建新居什么的,那人力,还得靠自个儿。

   朝庭,那也不能全管不是。

   再说了,就算管,人手不还是从百姓中征役吗?

   反正是建给自家住的,那就你们自个儿动手呗。

   这屋子,都得自己建了,像祠堂这种属各家的,那朝庭还能管?肯定不能。

   所以,甭管是哪家的祠堂,烧没的或还没烧没的,该重建的该修缮的,都得自个儿来。

   赵家自然也不是例外了。

   先是紧着住处来的,其它的,就自然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当年赵保国爷俩儿,把赵家其它四房,接到广陵来安置了。

   赵大伯赵二伯那也是惦记着老家的祠堂呢,本来呢,就被烧没了,那祖宗牌位什么的,没地儿搁呀。

   又住在赵二牛家给借的宅子,牌位是能放一放的,毕竟,都是赵家子嗣。可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等这边生计上一安排过来,俩老爷子就坐不住了。

   跟赵二牛商量着,打发赵凯跟赵愉,先把城里这边的事情放一放,回村召集人手,把祠堂重新重建起来才是。

   祠堂新建后,那祖宗牌位就又摆回去了。

   人呢,是不长住在村子里的,可祠堂总不能没人看守。

   俩老爷子再瞧瞧家里头仅剩的两个,再瞅瞅低下那一溜都没长成的小子们。这哪个也没法儿派回老家去守祠堂。

   他们俩儿呢,有心自个儿回去守着,可再一看看家里这情况,这也没法儿走人。

   本来吗,男丁就只俩儿了,剩下一堆老弱妇孺的,哪能顶起门户?

   所以,就不得不留下,怎么说,也要等下头的,再长上几岁,能顶起门户来,他们才走得开。

   于是,那新建的祠堂,就只好托村里相近的人家,帮着照看照看。

   当然,外人是不能进赵家祠堂的,主要是叫人照看着些,别叫风大掀了屋顶,或树倒了砸上去。

   时时打扫什么的,暂时是做不到。

   现在境况是见好了,底下小子们,大的几个也都有本事了,能养得起家糊得口了,还成亲了,俩老爷子才算松了口气。

   正巧赵保国又得了子,老家那族谱,也得上,得支会一下祖宗,老赵家又添新丁了。

   还有家里原来几个小的,现在吗,个个长得虎彪虎彪的,家里境况也好,不缺吃的穿的,反正,眼瞅着,是能成丁的,那记族谱的事儿,也该提上日程。

   以前呢,是没记,为什么呢,毕竟年景不好,家里底子也不多,万一哪个没立住呢?这要提前上了族谱,回头还得再去划一笔。

   所以,赵家的子嗣,但凡不满十岁的,那都不往族谱上记的,免得夭折。

   至于赵诺这边为什么例外呢,俩老爷子也是有思量的。他们赵家拢共五房,远近且不说了,就家境一条,是个明眼人也能瞧出,就老五家最出众的。

   这样的人家,那孩子能养不活吗?

   又不是他们以往了,乡下人,田也没几分,地也没两亩的,连银子,一年都见不着几两。

   养不活孩子,那是常有的事情。

   现在情况又不一样,自然也没有以往的顾忌了。

   当然了,大户人家夭折的小儿,其实也不在少数。可俩老爷子,那人老都成精了,还能不明白里头的道道?

   那等大户人家,内院里污七八遭的事情,可不少。

   再一看老五家的小子,到现在,也只老五家的一个,瞅着小俩口,好得很呢。

  喜欢父子俩的穿越日常请大家收藏:(www.xs4.cc)父子俩的穿越日常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