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黑科技编辑器

第八十八章 建立一座城市

黑科技编辑器 小白变老白 2134 2024-05-30 17:11

  “目前市面上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是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一款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300whkg,换算过来,也不过1.08MJkg,就这样,资本市场就已经把对方的股价抬高到了7600亿。”

   秦若澜沉声道。

   宁德时代经历了811电池的滑铁卢后,痛定思痛,新研制的三元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一举打破了世界纪录,达到了夸张的300whkg。

   这一突破,彻底引爆了动力电池市场的热情。

   但和眼前这款正在研制的,能量密度达到10MJkg的锂硫电池比起来,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又算得了什么?

   十倍的差距!

   这样的差距,造成的结果便是,一旦这种电池问世,能源市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其影响之大,比什么15N大硅片要大无数倍。

   因为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本质就是在能源利用上不断进步。

   从一开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原子能。

   而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革新,利用能源的机械也在不断革新,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现在的电机。

   全都是因为能源利用的进步而变化。

   秦若澜可以预见,这款电池一旦问世,引发的不仅是能源市场的变化,随着而来的还有工业领域的变革。

   它意味着电机全面取代内燃机成为了可能。

   而电机取代内燃机的影响有多大?

   目前人类还在利用内燃机的领域有多少?

   地上跑的车子、水里航行的船只、甚至天上飞的飞机,无不是用的内燃机。

   若是把它们全换成电机呢?

   想到这,秦若澜不禁感觉身躯微微颤抖。

   这个影响,简直太大太大了。

   尽管知道人类已经处在能源变革的关口,但她从没想过,打破这个关口的,会是她们公司。

   而作为打破这一关口的宸升科技,必然会因此遭受无数的磨难。

   这种磨难别说一家科技公司,恐怕换成一个国家都扛不住。

   别的不说,北美为了控制全球的能源,花费了多大的代价?

   光是战争消耗的军费,就达到了近十万亿美金。

   当然,北美虽然耗费大,但收获更大。

   他们凭借对能源的控制,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这其中的利益,根本不是十万亿美金能比拟的。

   而宸升科技这款锂硫电池的问世,无疑斩断了北美最大的一条根基。

   能源霸权的丧失,紧接着就会导致美元霸权的消失。

   到那时,北美的各大财团不得把宸升科技生撕活剥了?

   “这款电池,我们不能发布!”

   秦若澜脸色严肃。

   陆宸知道她在想什么,笑着道:“当然不能发布,你没听陆星说吗?这款电池还处于研发状态,还没有成功呢。”

   闻言,秦若澜不由气急:“我的意思是说,就算成功了也不能发布!”

   陆宸听了这话,抱起手,嘴角微微扬起:“那怎么才能发布?”

   秦若澜没好气道:“除非有一天你能掌握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拥有核武器,又或者你愿意和政府合作,并且终身不踏出国门一步。”

   陆宸耸了耸肩:“这两条路我都不想选,看来我只能暂停这款电池的研究了。”

   说着,他看向陆星:“除了这款电池,你们目前做出来的锂硫电池能量密度达到多少?”

   陆星道:“我们最新研究出的锂硫电池能量密度仅有1.7MJkg,这款电池的能量密度虽然不高,但由于电解质中加入了锂晶枝抑制剂,电池的理论使用寿命比其他锂电池长了四倍,稳定性更是增加了七倍。”

   仅有......

   秦若澜在听到这个词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比起宁德时代1.08MJkg的三元锂电池,陆星他们研制出的锂硫电池能量密度差不多提升了57%。

   这已经算是质变了。

   有了这款电池,再加上宸升科技的电池管理系统,哪怕电机技术一般,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在性能上也超过了所有的同行。

   更别说他们还有车载人工智能这个大杀器了。

   换句话,弧光汽车的生产工作,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了。

   毕竟有了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其他的零件完全可以由其他供应商提供。

   .......

   除了守卫森严的实验室大楼。

   车队缓缓驶出建筑群。

   商务车的后车厢内,陆宸和秦若澜并肩而坐。

   突然,陆宸开口道:“和电池技术比起来,我们的电机系统暂时还没有太大突破,所以我们的新车只能使用中科精密的电机系统。”

   “怎么不说话?”

   陆宸转过头,“在想什么呢?”

   “啊,没什么!”

   秦若澜从发呆的状态回过神来,“我在想,这间实验室就是你的后手吗?”

   “差不多吧。”

   陆宸点点头,“具体的实验室比你看到的要多,但全都在这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