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帝师是个坑

第1741章 丢人老四

帝师是个坑 菲硕莫薯 2147 2024-05-30 14:38

  正如祝明远预料的那般,数日后,高句丽大军兵临城下。

   真也好假也罢,总归是要杀敌的。

   黄老四喜欢杀敌。

   老四不喜欢天子这个身份,至少此时不喜欢,他更喜欢大帅这个身份。

   天子,帝王也。

   试问天下间还有谁的权利比之帝王还要大。

   中州,试问哪个国家比昌朝还要强盛。

   作为中州最强大国家的帝王,又是马上将军出身,黄老四如何不对开疆拓土之事日思夜想。

   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里,在寝宫之中的黄老四,一日一夜的昌承佑,幻想着回到战阵之中,扛着三条腿的战马左冲右突,扛着大旗斩杀敌军主将,享受着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相比于坐在龙椅之上,这才是黄老四想要的生活。

   睡梦之中,战马与厮杀声,无上权力与钩心斗角,在梦境中交错纠缠着。

   所以黄老四跑出了京城,来到了高句丽。

   因为他知道,不偷跑出来,他的梦想会遭到大臣们斩钉截铁的拒绝。

   城墙之上,黄老四依旧披着大红色的披风,金黄色的铠甲如同天兵神将。

   浓稠的鲜血浸湿了泥泞不堪的雪地。

   冷风伴随着浓厚的血腥味萦绕在黄老四的鼻尖。

   这是一种令他迷醉的味道,大昌朝天子昌承佑的思绪终于回到了战场之上。

   “投石,掷矢。”

   四个字,既是天子所言,又是大帅之令。

   比之磨盘还要大上几分的巨石投向了敌阵。

   蝗虫一般的箭矢遮挡住了烈日。

   血腥味更加浓厚了。

   阳光洒在了黄老四冷峻的面容上,激烈的攻城战进入了白热化,数以万计的高句丽军士冲向了城墙。

   碧城是有护城河的,水,早已结了冰,冰上,是数不胜数的尸体。

   无孔不入的粘稠鲜血,恨不能淹没尸体令护城河变成红色的血池。

   一身戎装的祝明远手持巨盾,准备随时为黄老四抵挡流矢。

   孙安在右侧,双手捧着天子御剑。

   传令军伍单膝跪在地上,等着老四下达军令。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尸体越来越多,城头射下的箭矢则是越来越少。

   黄老四没用火药,更没用火油。

   不是不需要,而是为了给高句丽人营造出一种错觉。

   这种错觉,会令高句丽大军战损过万。

   终于有高句丽军士利用攻城梯爬了上来。

   老四只是侧目微微扫了一眼,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战场之上。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高句丽军士的主将见到火药与猛火油迟迟不亮相,经过几次试探后,终于“确定”了昌军没有多余的库存了,右翼汇合中军,大量的兵力投入到了战场之上。

   不少宫中禁卫已经握住了长刀,准备随时赶往城墙各处协助防守。

   黄老四波澜不惊,注意到了祝明远同样神色依旧,面带几分赞赏:“怪不得太上皇命你坐镇台州,不错,作为将领,泰山崩,面不变色,倒是有一二分朕当年的风采。”

   祝明远低下头,没吭声,这话没办法接。

   不是泰山崩不崩的事,而是他知道老四蔫坏。

   果然,眼看着高句丽军士如同潮水一般全部扑过来后,黄老四轻描淡写的点了点头。

   孙安和一群传令军伍们早已等待多时,嚎叫着跑向了城下。

   时间掌握的恰到好处,几乎所有攻城梯都被固定到城下的时候,几乎高句丽主将以为终于拿下这座城池的时候,当高句丽军士以为胜利在握的时候,惊天巨响传进了每个人的耳中。

   之后便是滔天的烈焰,滚滚的浓烟。

   黄老四满面轻蔑的笑容,已经没有再看下去的意义了。

   在城墙上足足占了两个时辰,就是等这一刻,这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击杀最多敌军的一刻。

   就连天秤也偏心了。

   倒向高句丽的时候,是那么的缓慢,仿佛有着万千阻力一般。

   倒向昌军的时候,就如同绷紧的弹簧猛然落下。

   数以万计的高句丽军士支离破碎着、打滚嚎叫着、仓皇而逃着。

   碧城,击溃了高句丽的偏师,足有六万人。

   只是击溃,而不是斩杀殆尽。

   换了其他将领,会马上大开城门追击溃敌。

   黄老四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城主府中吃饭,午休,起床后洗了把脸后,这才下了命令,追击溃敌。

   这也是为什么黄老四可以称之为名将的缘故。

   如果刚刚就开三门追溃敌,是会一路斩杀,可实际上并不能“利益最大化”。

   逃跑的敌军四散奔逃,撒丫子逃命,哪都有,如同一盘散沙。

   但是如果不追击的话,那些将领会收拢残兵,将一盘散沙的溃兵重新聚集在一起。

   因为一路逃亡,体力早就消耗殆尽,将领们会令他们原地休整。

   在这个时候昌军追上去不但能够利用火药弩击杀更多的敌军,还能够抢更多的辎重粮草。

   第二日天亮,追击敌军的骑兵回来了,斩获颇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