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南宋第一卧底

第3410章 决死冲锋终难免、无尽雷海、血泪斑斓

南宋第一卧底 龙渊 2077 2024-05-30 14:36

  再往东是一条宽达千米的水雷区,此刻正有数之不尽的蒙军炮舰、辎重船和运兵船,疯了一般向着水雷区冲击。然后他们又被炮弹和水雷接二连三的击沉在这条死亡线上。

   在蒙军舰队的外围,则是一片飞速接近,同时又在迅猛开火的大宋主力舰队。

   这支主力舰队由三十六艘炮舰组成,刚开始时它们走得是“之”字型。舰艇每次一个轻盈的转折,露出来的那面侧舷上就会亮起一片火红的炮口闪光。

   可是在这之后不久,这些炮舰就开始直冲敌军阵型……因为现在大宋军舰的两面侧翼,都能清晰的看到蒙古军舰的轮廓,他们已经无需继续转折机动了。

   大宋的舰炮炮弹里,装填了化工方法制成的高爆炸药。在近距离作战时,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威力。

   相隔数百米,在这么接近的距离内,每一艘军舰侧舷的火炮在齐射时,瞄准同一艘军舰接连命中的二十发炮弹,都可以将敌舰在一秒钟之内打得面目全非。

   敌舰有的舰体中弹破裂,挣扎着开始向侧面倾覆,慢慢地沉入水底。有的则是被打中弹药库或堆积的弹药,整条船在剧烈的殉爆中炸得尸骨无存。

   还有的蒙军炮舰,在几轮轮射击中幸运的活了下来,并没有沉没。可是它是水线上的船体结构,却被接连爆炸的高爆炮弹横扫一空。

   上面的桅杆、舱室、指挥所、炮位和数不清的水兵,全都被炸飞到了空中。只剩下一个军舰的底子,像个破瓢一样浮在水面上!

   ……

   此刻的摩诃叶,已经是满脸血泪。

   他的旗舰没有被击沉,现在还侥幸浮在水面上。可是也被一发宋军炮弹击中了桅杆基座,在那里发生了大爆炸。

   现在他的旗舰已经失去了整条桅杆,自己的脑袋也被四处横飞的弹片击伤,鲜血顺着他的金盔下沿不停的流淌着。

   他的舰队已经要损失殆尽,海面上还在奋力向前突进的蒙古战舰,最多还有十五艘。可是那些水雷,竟然还没有被他消耗完!

   这玩意儿……究竟他们放了多少啊!

   这时的摩诃叶知道,他的舰队已经注定要徒劳无功的被围杀在这里。三年的谋划和准备,无数的钱财和工匠,再加上这数万蒙军儿郎,全都死得没有一丁点价值!

   光是那些运兵船上,准备登岸攻城的蒙古骑兵人数就达到了三万。可是他们甚至都没有走上甲板,看上一眼榆关的天空,就憋屈地死在了黑暗低矮的船舱里!

   这就是海战,如此残酷爆烈,毫无一丝感情!

   若是在陆地上,凭借个人勇武,或许还有人能逃得出去。也许还会有某支蒙军骑兵拼死向敌军发起冲击,用生命换来一些战果。

   可是在海上,拼的远远不是这些。双方的武器相差太远了,已经到了意志和勇敢毫无用处的程度!

   此刻的摩诃叶,看着那些运兵船被炮舰击中之后,无数战马和蒙军的尸体顺着船体被炸出的缺口,“哗哗”的向海面上流淌坠落的情景。

   他看着一艘艘大宋军舰,在一里之外向他们从容不迫地开炮。每一次震天动地的齐射,都有一艘蒙军炮舰被炸碎沉入海底。

   他看着那片似乎是触手可及,却又远在天涯的榆关城墙!

   此时他身边的军舰已经全军覆没,数万大军的鲜血,把周围的海面染成了一片殷红。

   随着最后一轮齐射,无数炮弹在空中呼啸着,向自己的旗舰飞来。在这一刻,摩诃叶的心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

   是不是所有的大宋海军舰队,都在这里?

   如果在这个时候,临安港湾里无人防守就好了!

   真要是第二分舰队能取得成功,我就不算是死得毫无价值!

   ……

   随着海面上炮声消失,整个海湾也立刻安静了下来。只有海面上船只的残骸还在熊熊燃烧,破碎焦黑的船板冒着缕缕黑烟,在波涛中起伏。

   在如血一般的残阳下,整片海湾壮丽恢宏!

   蒙军南下舰队全军覆没,水师大将摩诃叶战死。连同炮兵骑兵以及水手在内,所有部队四万八千人,无一幸免!

   ……

   整个过程,沈墨都在山海关城头上看着。

   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海军,终于以绝世之姿横扫了敌军舰队。这让沈墨的心里也是波涛起伏,久久难平。

   此刻他的目光还在看着海湾之内自己的舰队,如今所有的海军炮舰水手都在船舷上端着霰弹枪,打捞海面上的蒙军战俘。

   运兵船里的大部分蒙军骑兵都因为不会水性,落入海中就被淹死了。但同时也有不少会游泳的水兵和抱住船板木块的蒙军,在海面上漂浮着。

   他们有的在大宋战船开过来之后,立刻和垂头丧气的投降,顺着绳网爬了上来。也有的人在临死之前,还在用燧发枪向船上瞄准,试图反抗。

   像这样的人,当然是被一通霰弹枪打成了筛子。

   这一刻,师宝瑛也是心潮澎湃!

   他在这片血海之中抬头,看向了山海关城。在那里有一个身影,也在遥望着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