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三百三十四章 黑 锅

三国之无限召唤 堂燕归来 2121 2024-05-30 14:35

  轰!

   一声巨响轰鸣于耳边,惊天的狂力,疯狂的轰击在鞠义的战刀上。

   交手瞬间,鞠义身形剧烈一震,嘴角渗出一股血丝,握刀的双手上,虎口已是震裂,鲜血染满了刀柄,胸中更是气血翻滚,剧烈难当。

   只一招,武力值有八十多点的鞠义,竟被项羽震到内外皆伤。

   剧烈瞬间,项羽第二记重枪已电射而至。

   性命忧关之际,鞠义情急之中,只能强忍着痛楚,拼命的举刀相挡。

   项羽这一枪却快如疾风,鞠义手中战刀尚未荡出时,那金色一枪已破风而至,正中他左肩。

   咔!

   鲜血飞溅,金枪深深的刺入了鞠义的肩中,一枪洞穿,斗大的血窟窿往外狂翻鲜血。

   就在鞠义吃痛嚎叫声时,项羽一声天神般的狂啸,猿臂青筋突涌,手中霸王枪向天空挑起,被洞穿的鞠义,硕大的身躯竟如小鸡仔一般,被项羽挑上了半空。

   “啊——”

   嘶心裂肺的惨叫声中,鞠义那条手臂,已被枪锋撕落,断臂的残躯飞出十步之远,重重的跌落入兵流之中。

   只两招,河北大将鞠义,便被项羽斩断一臂,掀落马下。

   摔落于地的鞠义,痛不欲生,惨叫何等凄厉,肝胆在瞬间已崩裂,只剩下对项羽无尽的畏惧。

   项羽却视他如蝼蚁一般,纵马舞枪,再度杀向了他。

   “给我拦住他,拦住他——”屁股着地的鞠义,连滚带爬的疯狂往后退,口中惊恐的大吼。

   鞠义在军中极有威望,身边这些败卒,皆乃他最忠心的亲兵,虽然畏于项羽威势,但为了保护自家主将,还是奋不顾身的扑向了项羽。

   “蝼蚁,自寻死路!”

   项羽不屑的一哼,一路纵马狂冲,手起枪落,如死神般疯狂收割着人头,转眼便将数十名敌卒撕碎。

   不过,项羽追击的速度终于稍稍被阻,趁着这空隙,断臂的鞠义被亲兵扶上马,一路向着北面黎阳城狂逃而去。

   杀戮,却仍在继续。

   日近正午时分,战斗结束,河滩一线重归平静。

   沿岸的里许之地,躺满了袁军的尸体,沿河一线都变成了一片赤红,袁军的旗帜被梁军铁蹄无情的践踏在脚下。

   “嘀……宿主获得抢滩登陆战胜利,获得1点魅力值,宿主现有76点魅力值

   。”

   “好歹还有1点魅力值啊,我还以为这场战斗胜的太轻松,连魅力值都没有呢……”

   南岸的陶商,笑的畅快,遂是下令其余数千兵马,悉数过河,并命其余六万兵马,加速向黎阳一线集结。

   未多久,近万名梁军将士已尽数过河,于北岸下寨,轻松的立稳脚根,只等着后续后马前来会合。

   袁谭和鞠义二人,则率领着不到五千的败兵,仓皇的向着黎阳城逃去。

   ……

   黎阳城。

   南门城头上,此时的许攸正驻立于城头,目光不安的远望着南面河岸方向。

   种种不堪的往事,不时的浮现于脑海。

   回想起那一次次的精妙计策,一次次的被陶商识破,他智者的声名,一次次被陶商无情的打落在地,许攸心中就有气。

   除了愤恨,更多的还有忌惮。

   毕竟,他败给了陶商太多次,心中着实担心,这一次依旧会出现意外。

   “陶贼渡河之军只有五千,他不可能再玩出什么花招了吧……”许攸心里边这样安慰着自己。

   神思间,南面河岸方向,已隐隐响起了杀声。

   显然,河岸一线,两军已交战。

   许攸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举目远望,只见岸边一线旗帜飞舞,箭雨穿梭,流光四射,战事看起来颇为激烈。

   “报——”一骑伺候飞马而来,大叫道:“敌军已中我军埋伏,鞠将军和大公子正两面夹攻敌军,我方占有全面优势。”

   这消息传来,城头的袁军士卒们倍受鼓舞,顿时一片沸腾兴奋。

   许攸也暗松了一口气,嘴角终于露出些笑意,微微点头道:“看来这一次是给鞠义说对了,大公子总算能小胜一场,重树些许威名了。”

   “再探再报。”许攸拂手一喝,目光再次望向南面。

   这一次,他的目光中已少了几分不安,添了几分自信。

   随着战事的继续,许攸已彻底的放宽了心,笑道:“来人啊,拿笔墨来,我要提前写好一封捷报,现在就送去给主公。”

   许攸料定此战已无悬念,迫不及待的想要为袁谭请战,为他的汝颍一派扬威。

   “仗还没有打完,现在就写捷报,会不会早了点?”旁边的亲兵提醒道。

   许攸却傲然一笑:“陶贼狂妄,已中了我们的计策,大公子取胜已成定局,有什么早不早的。”

   左右士卒,遂急将笔墨拿来,许攸提起笔来,便打算书写捷报。

   “有兵马向黎阳城来

   。”哨兵却在许攸提笔前一刻,高声大叫。

   许攸一怔,笔悬在半空,抬头向着南面方向望去,果然是尘雾滚滚,果然有一支兵马,正向黎阳南门奔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