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蜀臣

第235章 对症

蜀臣 茶渐浓 2100 2024-05-30 14:29

  有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小细节,在特定的时间里,往往会成为决定全局的因素。

   在旷野中厮杀的汉魏两军,魏军高台上观战的大司马曹真,不明了为何左翼战线竟会攻得岌岌可危;而立于青曲盖车驾上的丞相诸葛亮,则是含笑捋胡,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

   这个关键点,乃是魏军左翼督将赵俨。

   对于魏国庙堂的衮衮诸公而言,职为大司马军师的赵俨,乃是不可多得的英才。自投奔魏武曹操以来,历经三世忠心耿耿,能力出众,可督军护将,亦可牧守一方安宁。

   但对于魏国的士卒而言,赵俨为人不可敬,亦不可信。

   曾经,他受命遣送士卒往汉中郡镇守,卒皆不愿往,他便诈以去留皆对半,邀得半数士卒人心,将不从者胁迫而去。但待到后续大军至时,那些被他许之可留而不往、与他同心的士卒,也尽被他以性命逼迫往汉中郡矣。

   尚有在继杜畿任河东太守时,依律录寡妇以妻士卒。

   他贪功绩,竟征活人妻!

   有此人在,士卒们出征需要担忧,战事罢了归到家中,是否会发现妻女已然被赵俨夺走许与他人了;临战时也需要谨慎,不管赵俨所言如何慷慨激昂与信誓旦旦,事后都要会迎来诺言不践的结果。

   此人狡诈,视士卒如草芥!

   这是魏国士卒对赵俨的感官,亦无人愿为他死力。

   平时无事之余,以赵俨与士卒们地位的天壤之别,这种矛盾不会爆发。

   但当赵俨亲临督战时,这种矛盾稍加引导,便会如期而至——只需持续强攻,赵俨就会因为得不到魏士卒的拥护而无法从容调度,进而被击破!

   事无巨细皆躬亲的丞相诸葛亮,对细作打探魏军各将领的消息,早就烂熟于胸。

   抑或者说,昔日马谡在萧关道贪功冒进后,丞相便开始了亡羊补牢。

   不仅对大汉军中各个僚佐的性情优劣多加关注,连逆魏在关中、陇右及河西等地掌控兵马的将率,都暗中通过情报细细分析过,意图有朝一日能对症下药。

   是故,当一直坐镇后方高平城的赵俨,督领兵马入曹真大营后,丞相便不止一次想过,如何将赵俨当成攻破魏军的契机。

   只是两军一直都很克制,未有倾军鏖战的机会。

   如今以退兵之计诱曹真来追击,大战于旷野且赵俨督魏军右翼,正是良机!

   所以他车驾刚到,没有什么犹豫,便将全军悉数压上了。

   如何作战,本就在心中推演过无数次了,又何必犹豫?

   夫谋事者当怯,成事者当勇。

   未战之前,当多忧多虑、谨慎如怯,尽可能将所有细节都兼顾、所有变故都考虑全面。

   力求一切尽善尽美,让事情如自身所愿的开展至落幕。

   但当付诸行动时,便当勇而无畏、一往无前。

   丞相安排攻击魏军左翼赵俨部的人,乃是句扶。

   从未及弱冠便任职丞相府门督录事到如今领相府参军、官拜破虏将军他,起点虽然因为家世而高了些,但孰人都不可否认,他官职的每一次升迁都是用命搏来的——从征南中到随军驻陇右,他几乎每战都在第一线。

   因为他能得士卒死力,尤善攻。

   自然,以赵俨万余人的左翼,仅仅以句扶本部的三千士卒,不可能突破其阵。

   他只是充当了前部矢锋。

   紧随在他身后的,乃是建号为“青羌”的八千余人。

   从当年讨平南中拔青衣江万余户青羌部落入蜀中、每户征一丁成军到现在,青羌五部仅剩下了三部。

   且其中有一半人,已然不是最初面孔。

   青羌五部与虎步军,一直都是隶属丞相的中军,异常精锐,是故亦死伤甚重。

   光是街亭一战,便十去其四。

   不过,新募了许多士卒的青羌军,反而更加精锐了。

   缘由乃是每每从南中募兵,丞相都勒令僚佐们严格执行授田与免税制度,卒战死亦无忧家人生计。又因募兵迁户的安置地在成都京畿,不管繁华还是法制,都与南中之地不可同日而语。穷山恶水的南中,各部落素重勇士,是故青羌军每有空缺,各蛮夷族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当募为荣。

   或许,是因为融入了其他部落族人的缘由,丞相将青羌军的建号改了。

   ——如今建号为“无当”,俗谓之“飞军”。

   因而,魏国的左翼慢慢显露出不支之象,其实并不算意外。

   魏国全军几乎都盯着督领虎步军孟琰的旌旗,皆以为右翼才是汉军想突破的方向。

   连魏大司马曹真看到诸葛丞相还遣了两千羌骑助孟琰时,都是如此以为。

   所以他从中军抽调了机动兵力,暗中安排在右翼压阵,以防万一右翼被冲破阵列时,能够及时支援。

   孰能料到,汉军想破阵之处竟在左翼?

   最初,两军催战鼓声雷鸣时,立在高台上的曹真看到了,汉军派遣攻打左翼的前驱乃是约莫三千板楯蛮。

   这群号称“巴郡神兵”的蛮子,临阵必踏地擂盾而歌,最是容易辨认不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