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的历史聊天群

第219章 妲己,独孤伽罗,西施,陈圆圆,郑旦……

我的历史聊天群 一缕烟丝 2120 2024-05-30 14:28

  华夏帝国大阅兵结束,其盛况当日便传到京城各街各巷。

   当天晚上,大明王王宇在皇宫设宴款待各方。

   第二日一早,因为大阅兵而耽误的华夏月报出现在京城,对大阅兵盛况进行报道。

   同时把此华夏月报的样板,通过驿站送到全国各地雕刻印发。

   相信很快,全国各地都能知道这次大阅兵的情况。

   ……

   这一日,大明王王宇趁着地方文武齐聚京城,就进行了一次大朝会。

   一般情况,年末地方官员会来京城述职,才会举行大朝会。这次不一样,因为大阅兵,各地方重要的文武几乎都来了。

   有些事情,大明王王宇想趁此机会交代清楚,同时让百官畅所欲言。

   大殿内一片安静。

   大明王王宇坐在上方的龙椅上,不是皇帝甚过皇帝。

   一开始礼部觉得不合礼制,更是有请王宇称帝,只是王宇不为所动。

   久而久之,礼部也就习惯了。

   不过,礼部为大明王制定的王冠服饰,王宇接受了,此刻穿戴上,增添了几分王者之气。

   大殿内,文武百官齐聚,人满为患。

   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隋文帝杨坚,汉武帝刘彻,女皇武则天,明太祖朱元璋,新朝王莽,晋武帝司马炎,后周皇帝柴荣等帝王也在场旁听。

   以及其他愿意前来旁听的张仪,老子等人历史聊天群的群成员也在场。

   龙椅上的王宇威严而坐,俯瞰下方的一众文武百官。

   开口道:“难得百官聚首,本王有些事情需要交代你们,同时也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尽管畅所欲言,今日在这里,言者无罪。你们先说说,可有本上奏?”

   下方多是人头攒动,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礼部左侍郎刘崇明出班行礼道:“大明王,臣有事启奏。”

   大明王王宇认出对方来,亲和的语气,问道:“何事?”

   礼部左侍郎刘崇明说道:“臣受命前往应天府主持华夏帝国第二次科考,如今科考结束,已选出中举之人,请大明王批阅,然后确定殿试名单。”

   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在顺天府的京城和应天府的南京城同时进行。应天府批改试卷后,远处可中举之人,再上报礼部,交给大明王王宇批阅,确定殿试名单,最后才形成最终的三甲榜单。

   “此事,本王会慎重。朝会之后,礼部将南北考卷送来,本王一一查看,选出殿试之人。”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

   南方的考生,有资格中举的人,由官府组织,已经来到京城,等候最终放榜。

   陆陆续续的有不少地方官员汇报各自的情况,多是报喜不报忧。

   比如:

   某州今年大丰收。

   某县夏季受灾,如今已安置妥当。

   某地似出现祥瑞之相,天佑华夏帝国。

   或者借口国庆,献供者。

   ……

   诸如此类。

   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出班道:“大明王,近来葡萄牙人,荷兰人频频派战船侵扰我华夏帝国沿岸,不知是否给予阻止?”

   郑成功有不少功劳,这次也在受封之列,是刚来京城不久。

   在明末时,葡萄牙人就占据了奥门,荷兰人占据了宝岛部分重要地方,而且在南海横行霸道,为他们的商船保驾护航。

   郑成功站出来说此事,也不是为了什么华夏帝国利益,更多的是因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行为,损害到了郑家在海上的利益。

   要是以前,郑家可以随意决定是否出战。然而现在郑家已经归属华夏帝国,所有的兵马都是华夏帝国的兵马。

   要出兵,牵扯到他国,这等军事行动需要军机处进行决议。

   王宇可是了解郑家的历史,知道郑家于海上发迹,许多利益都在海上。

   “此事待会儿再议,正好本王准备处理相关的事情。”

   大明王王宇平静的说道。

   “是。”

   郑成功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郑芝龙,退了回去,不再多言。

   郑芝龙让他儿子提就来,也是一种试探。

   如今他郑芝龙可是华夏帝国的定国公,镇南大将军,掌管两广的所有兵马,包括水师。

   郑家掌管的水师,是华夏帝国目前最强的。

   所以,郑家现在在华夏帝国地位超然。

   如此,便不能随便得罪大明王王宇。

   若是大明王王宇不同意出兵,郑家权衡之下,多半会放弃。

   还有就是,大明封锁沿海,不许民间出海行商。华夏帝国取代大明,还不知道会采取怎样的沿海政策。

   (大明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施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到永乐年间海禁有些松弛(出现郑和下西洋),而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又被再度强化,直到嘉靖皇帝年间海禁政策最为高度强化。后来隆庆开放海外贸易,明末海禁几乎废弛。不过,海禁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是祖制,没有废除。)

   随后,又有一些文武官员奏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