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有人私铸
李东阳和梁储两人一走,朱厚照便带着几分不快,道:“为何他们认定就是朕非要乘坐飞球的,怎么就不能是你骗朕去的呢?”
干什么都会被人认定是做坏事的感觉并不好。
对于这个问题,张浩也实在没办法解释,他自穿越一来也一直在改变原主刻画上来的草包形象,不知为何别人老是把他当做那个懦弱的草包。
对之,张浩也只剩下无奈了,总不能一一上去与人家解释一遍吧?
“陛下,臣有那个胆子吗?”张浩无奈摊手道。
也只能如此说了,不然还能怎么说?
“罢了,不说这个了,再与朕去一趟母后那里,到了母后那里肯定少不了一顿唠叨,到时候就靠你替朕说句话了。”
仁寿宫中,张鹤龄也在。
张鹤龄时不时的就会往宫中跑,每次到宫中都能拿到些好处。
自然也就乐此不疲的隔三差五的就要在宫中露个面。
张太后虽说担忧朱厚照,但在张鹤龄进宫后,并未提及朱厚照跟着张浩一块上了飞球的事情。
只听张鹤龄不断介绍着外面对飞球夸张的想象,每听一句,张太后心中就揪一分。
直到张永亲自报朱厚照回来的消息后,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也直到这时,才与张鹤龄提及了朱厚照也跟随张浩上了飞球的事情。
听闻此事,张鹤龄也惊出了一声冷汗。
朱厚照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他外戚的身份也就彻底到底到头了。
“这不是胡闹吗?试飞张浩去也就是了,陛下跟着去凑什么热闹,万米高空,万一摔下来那还能活命吗?”
也不怪张鹤龄这么说,长翅膀的鸟儿飞在天上都有可能掉下来,更别说没长翅膀的人了。
张太后自个儿也是唏嘘不已,一阵后怕。
“阿姐,陛下来了,你可得好好说说他,下次可不能让他这么胡闹了。”
张鹤龄虽是朱厚照的亲舅舅,但他可不敢教训朱厚照,再者说,他也没那个资格。
正说着,一声陛下驾到,朱厚照领着张浩已然是抬脚走了进来。
相互行礼后,张浩主动认错,道:“太后,臣请陛下坐上了还在试飞的飞球,不曾考虑到陛下安全,犯下大错,还请太后责罚。”
知晓朱厚照上了飞球的也就只有李东阳,梁储,外加一个钦天监的陈森,张浩也就可以更大胆的顶雷了。
如此危险的事情,不仅是朱厚照,就是张太后都需要极力捂着盖子,避免被那些文臣发现再上书弹劾,又怎会去责罚张浩去昭告天下呢。
张太后摆摆手,道:“哀家清楚皇帝性子,他自己决定的事情,没人能够劝的了他,你也不必护着他了。”
不责罚主动承担责任的张浩,却不见得也不会批评张浩。
前一刻还在笑意吟吟与张浩说话的张太后,陡然变了脸色,冲着朱厚照没好气地道:“皇帝,你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了吗?”
朱厚照真不是不敢承认错误,他在告知主动来仁寿宫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认错的准备了。
“母后,儿子知错,是不应该以身涉险让母后担心。”
朱厚照说的如此真诚,借宿在那汉子家女孩的一番劝说也是起了些许作用的。
其实说来,朱厚照并非铁石心肠之人,在弘治皇帝一夫一妻制的后宫中,也感受到了普通人家的父母之爱的。
朱厚照认错态度诚恳,张太后即便想说句重话都找不到突破口,只能道:“皇帝也大了,很多道理自个儿也清楚,哀家也没法再说了,皇帝只需时刻记得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了。”
朱厚照从小到大别的本事没学会,认错的速度可是最快的,“是,母后,儿子明白!”
说着,直接蹲在了张太后跟前,笑着道:“母后,儿子赶了几个时辰路,也饿了,中午,儿子就留在母后这里用膳了。”
以前,朱厚照怕被张太后唠叨,没事的时候是不会留在仁寿宫的。
现在竟主动留下吃饭,绝对是因为那小女孩的一番话的。
嗯,肯定是!
“正好,臣也饿了。”张鹤龄说着毫不客气的就要加入。
朱厚照对张鹤龄可是极为反感的,若不是看在张太后的面上,搭理都不想搭理他,又怎会与他一个桌上吃饭。
“舅父,朕与母后好久没一块吃饭了,舅父若想与母后一块吃,日后有的是机会,日后再说吧!”
朱厚照拒绝的彻底,张鹤龄还真就不敢坚持。
只得是乖乖,道:“是,臣这就走。”
张鹤龄要走,张浩自然也就没必要多待了,主动道:“那陛下,太后,臣也走了。”
朱厚照只想与张太后单独吃个饭,可没有赶张浩离开的意思,笑了笑道:“行,你先去忙吧。”
张浩与张鹤龄一块出了宫。
“贤侄,那飞球有何好处?”
这个好处怕是在问能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好处。
张浩理解后也说的直白,回道:“任何东西创造出来都是能够带来好处的,世伯放心吧,你既上了东山这条船,那当然是有肉一块吃的,只是世伯侵占田产那些事情莫要再做了,那些商贾为这个事情都已经吃了大亏了,不然的话,肯定是要跟着他们一块倒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