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种田习武平天下

第七十二章 托蛋

种田习武平天下 白雨涵 2149 2024-05-28 14:58

  “你知道内功的一口炁吗?”

   “知道。”

   “我跟你说……”徐景阳语气神神叨叨的,末了忽地话锋一转,“所谓祥瑞之兽,跟这一口炁没啥关系。”

   “额。”池桥松无语。

   徐景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开个玩笑,主要是看你小子平时总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逗一逗你。”

   身为穿越者的池桥松,心理年龄远大于实际年龄,所以日常表现得过于成熟。

   这才引起了徐景阳的调侃之情。

   “徐老师,我这个人就是比较沉闷。”

   “沉闷算不上,沉稳吧,不过年轻人就该有一股锐气,我像你这么大……不对,我二十来岁时候刚晋升力士境,那时相当意气风发的。”徐景阳说着,就有些意兴阑珊了——自己二十来岁才晋升力士境。

   而池桥松,十五岁就晋升力士境。

   回到大路上,李维维熟练的叫了一辆气三轮——烧瓦斯气的三轮车。

   坐上三轮车,徐景阳缓缓解释道:“我们大夏人信仰龙,认为脚下大地分布着龙脉,龙脉就像这天地之间无形无质的灵气,无声滋养万物。

   若是灵兽得了一分龙脉之气,便能向龙靠近。

   所以才有了蛇大化蛟、蛟大化龙的说法,还有什么鲤鱼跃龙门,都是一样的道理。

   眼下这头大水虺渡劫成功,显然得了墨坎县一亩三分地的龙脉之气,它成了祥瑞之兽,便与墨坎县息息相关。

   所以你看,刘知事他们,不仅不猎杀这头蛟,还在旁边护法。”

   李维维在一旁焦急插话:“那蛟被邪修杀了,咱们墨坎县不得跟着遭殃吗?”

   “所以说邪修可恨,自私自利,不仅中央严厉打击,地方军阀同样严厉打击……可惜总有人为了力量不择手段。”

   大夏民国的邪修,政府也无力杜绝。

   池桥松等人更是无能为力,唯有默默祈祷道:“希望这头蛟没事。”

   …

   …

   …

   下午池桥松一直在讲武堂等待。

   没等到郝伯昭,几经打听,也没打听出邪修偷袭事件的后续。

   刘知事带着一群武道高手,与偷袭的邪修,不知道是追去了哪里。

   “我先回家了,你有收到什么紧急消息,别忘了通知我。”池桥松交待一句,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往外走。

   李维维拍胸脯保证:“放心吧池师兄,一有风吹草动,我就去一道坎跟你通风报信。”

   回到一道坎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

   吃完晚饭。

   一个人守在田舍。

   两只五道眉已经在窝里睡觉,只有斧头浑身精力无处发泄,在墙角处对着一只破胶鞋,疯狂的拉扯撕咬。

   铺开黄纸,凝神静气。

   池桥松准备完成今天的十张符箓功课,可是屏息许久,都无法静下心来,总是会想到白天见到大水虺渡劫的画面。

   对这头新生蛟的担忧,让他心绪纷杂。

   既然静不下心。

   他就干脆脱掉外套,走到院子里,顶着夜晚的霜冻,开始修炼《白虹剑》。自从摸到门窍之后,练了许久,进度依然只有1%,可见身体的天赋有多差。

   当然。

   或许也是他太急功近利。

   别人修炼一门武功,动辄几年十几年,他却总想着短时间里速成——太依仗月桂树、蟠桃树这样的神奇灵根。

   练着练着,心中躁意渐渐平复。

   他不停歇,将铁剑换成铁刀,转而修炼《泼风快刀》。这门刀法讲究一个字快,快到刀法化成一阵风,快到挥刀时水泼不进。

   想要练得套路娴熟,一点不难,但凡一位武者,苦练之后都能施展自如。

   可是想要练出刀意,就得看个人武道天资了。

   “喝!”

   “哈!”

   池桥松手中铁刀上下翻飞,然后快速扎在立起的练功柱子上,发出铎铎的打击声。坚硬如钢的铁桦木,被铁刀轻松劈出裂痕。

   然而并没有刀意残留。

   他当初在石桥乡淤积一腔愤懑之情,回家后成功施展出《白虹剑》的剑意。

   但此后再难找到可以宣泄《泼风快刀》刀意的情绪,便停留在刀法娴熟这一步,始终摸不到门窍。

   今夜想要借助大水虺渡劫,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影响,趁势施展出刀意。

   可惜还是失败。

   “唉,武道艰难!”他握着刀,仰头四十五度角望着黑黢黢天空,体会武道对于普通人的艰难之处。

   若无薄田金手指,他也将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

   蓦然。

   院子外面传来沙沙的摩擦声音。

   屋子里撕咬破胶鞋的斧头,还没站立的耳朵,迅速抖动一下,然后猛冲出屋子,对着院墙外面吠叫连连:“汪汪汪!”

   “噤声!”

   池桥松快速安抚斧头,随即回屋拿出手电筒,再把灵牙匕首别在裤腰带上。

   打开院墙大门,用手电筒往沙沙声传来的方向照射,斧头则警惕的跟着池桥松,狗眼里全是戒备神色。

   下一秒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