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488章 审稿

  春节前沈奇参加了一场科学界的高端年会,和其他院士们畅谈很久。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们都很关心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的发展,沈奇也谈了谈中心的现状。

   谈完之后,沈奇自己总结就是,我的中心目前处于游击队阶段,还算不上是一支正规军。

   “沈奇,你可以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了。”曾委托沈奇解决量子密钥问题的盘院士到。

   “有这么个想法,也提过,上面不是还没答复吗。”院士有很多,分为犇、瘪、牛等不同级别,沈奇在其他人心目中算是个犇级院士。

   其他的犇级院士,掌管着各个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奇刚回国的时候,没钱没人,没出科研成果,自然不好意思提什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心发展了几年,逐步壮大,沈奇将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计划提上了议程。

   中心现在的工作模式是,课题项目主导一牵

   N-S方程项目,沈奇拉上威腾,和周雨安、萧俊龙一起忙活一年搞定了。

   数学大一统项目,沈奇拉上李真强和自己的老婆,立项一年了,没啥具体进展。

   M理论项目,沈奇再次拉上威腾,目前由沙东东、屈洋跟进立项报告的审批进度。

   FASTER项目组专门做凝聚态物理课题,也只有这个项目组有点正规军的意思。

   所以沈奇笑称,他的中心是一支游击队。

   而现在,沈奇准备完成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过渡,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

   犇级院士掌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管是经费还是设备、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基本上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研究所了。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构架通常是,大老板是院士,大老板下面会有几个长江学者级的教授,他们是老板。

   每位长江学者老板带一个科研团队,其中的骨干是年富力强的副教授、中青年教授。

   团队里的副教授、中青年副教授根据个饶专业方向,组建不同的课题研究组。

   课题研究组里面干活的是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可以理解为打工的。

   科学家和科研民工有壤之别,沈奇他们中心,能称得上科学家的只有两人,他和威腾。

   整个沈奇数理研究中心,目前具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雏形的,是FASTER项目组。

   FASTER项目组的终极设定,是“沈奇数理研究中心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沈奇的构想。

   FASTER项目组的班子已经搭建起来了,这几年时间都是专注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出了几个科研成果和专利。

   FASTER项目组的升级,其实就是科研人才的升级。

   沈奇有一个储备人选,汤元。

   汤元已经评上副教授了,他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目前正经历由高级科研民工向科研包工头老板的转型。

   沈奇单独召唤汤元来主任办公室,问到:“那篇NMG论文,推进到什么程度了?”

   “即将定稿,这次咱们厉害了,都不用投的,人家期刊那边约稿。”汤元被沈奇指定为这篇论文的通信作者,第一作者是杨定,沈奇的名字排在最后。

   国外期刊或者研究机构也不是太清楚中国每一家学术机构的体制,他们看一篇论文,最看重的是通信作者,然后是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负责一个课题项目的全局把控,第一作者通常是项目的具体执行者。

   沈奇在数学界、物理界已经不需要靠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的署名来刷声望了,他之所以署名在最后,一是为了学霸积分,二是挂他的名字,文章比较容易发表在知名期刊上,这对FASTER项目组其他成员来有利。

   “汤元,你人品不错,学术水平稳中有进,有信心带好FASTER项目组吗?”沈奇询问到。

   汤元点点头道:“在沈教授的指导下,当然有信心。”

   “我的意思是,如果我长期不在国内,你单独带队,有没问题?”

   “你要去哪里?”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刚才的后面一句话。”

   “应该……问题不大吧。”汤元一个激灵,沈老板这是要提拔我当组长了?

   算上沈奇这个兼任的组长,FASTER项目组一共有12人。

   除了杨定,其余10位组员皆来自燕大物院。

   其实杨定也是燕大物院出身,他本科和研究生在物院读的,博士跟着沈奇。

   汤元跟这群人都挺熟,之前有两个研究员在吸烟室聊,对杨定有点看法,但他们对汤元没意见。

   人际关系处的不错,是汤元的优势。

   汤元的学术水平能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需要持续观察。

   不管如何,汤元在学术态度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沈奇决定给他一个机会,或者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准备在中心建立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FASTER项目组是班底之一,后续可能还会组建新的凝聚态物理团队。凝聚态物理有很多研究方向,FASTER项目组由你负责,主要研究非晶材料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