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要一步一步,成为最高

第35章 洞房花烛夜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人生四大喜事,他今晚要经历其中一件。

   来到这个时代日久,李轩这时才感到自己融入这里,这个时代。

   有了家。

   推门进入喜庆的房里,挥手让小竹、小绿儿、貂蝉她们离开。

   他则径直走向坐在床榻上的蔡琰。

   只见她一身红衣,头戴着红盖头,身体微微颤抖。

   似乎有些紧张、忐忑不安。

   “琰儿,为夫来了!”

   “夫君!”蔡琰轻声回应。

   走到蔡琰的身前,他掀开红盖头,露出一张莹白如玉的俏脸。

   俏脸含羞,如绽放的花骨朵,娇艳欲滴,让人忍不住一亲芳泽。

   李轩一屁股坐在蔡琰身边,柔声道:“琰儿,时间不早了,我们歇息吧。”

   “夫君莫急!”

   蔡琰娇羞道,“还未喝交杯酒。”

   “还有......妾身想请夫君,赋诗一首。”

   还来?!

   幸好李轩肚子里有点墨水,还能应付。

   “我们先来第一件事,喝交杯酒。”

   他几步来到桌子边上,拿起红色的酒壶,往两只红色的酒杯倒酒。

   拿着两杯酒过来,手臂交叉而过。一饮而尽。

   李轩收回酒杯,放入桌子上,却见蔡琰起身,拿出笔墨纸砚,先把方才两首诗默写出。

   瞧瞧这专业性、这记性,不愧是有名的大才女,对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特别是音律很有天赋。

   “夫君请说。”

   李轩捏着下巴道:“今晚是我们的好事,我就简单说一句。”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蔡琰听罢,芳心都要被这句诗融化,眼眸若秋水,含情脉脉。

   她提笔写下,李轩可等不了,一把抱起蔡琰。

   “琰儿,改日我给你唱歌,今夜我们先入洞房。”

   “夫君......熄灯!”

   一阵风吹过,屋里陷入黑暗中。

   轻解罗裳,衣带渐宽终不悔。

   “请夫君怜惜......”

   屋外。

   三个侍女贴着房门,偷听墙角,很快面红耳赤,身体瘫软如泥。

   没多久,大雨落下,敲打着屋檐窗户,啪啪作响。

   翌日清晨。

   李轩与蔡琰施施然醒来。

   他的身体经过“强肾健体药剂”强化,让蔡琰很快招架不住,只能说刚知味,两人便睡下,因此早早醒来。

   蔡琰脸颊微红,“夫君,我们该起了。”

   她刚要起身,忽然感觉到身体不适,但想起蔡家妇人的教导,就要服侍李轩穿衣。

   “琰儿,你身体不便,我自己来吧。”

   他起身,很快穿好衣服。

   蔡琰发现自己身无长物,脸蛋布满红霞,羞涩可人。

   “夫君,你背过身去。”

   “夫妻之间,琰儿何须如此放不开,再说昨夜......”

   “夫君!”

   李轩只能尊重她,穿戴整齐,便走出房门。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珠挂在枝头,绽放着浓浓的秋意。

   春去秋来。

   蔡琰穿戴好衣服,细心地把床上印有的梅花的布料剪下,收藏起来,这才迈出房门。

   三个侍女低着头,步履蹒跚,眼睛像个大熊猫眼,仿佛一夜未眠。

   “你们三个这是怎么了?”

   “公子,夫人!”

   “我......我们......”

   蔡琰关心道:“你们眼里有血丝,回去休息一下。”

   “不用,我们服侍公子和夫人。”

   李轩摇摇头,带着蔡琰拜访李家人。

   吃早饭后,与她回门看望蔡邕。

   蔡府就在同一条街道,距离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李轩对蔡琰说道:“以后琰儿想回去看望父亲,随时都可以。”

   “嗯,谢谢夫君!”

   蔡邕见到女儿回来,心情很高兴。

   “贤婿,进来说话。”

   李轩改口道:“父亲可还习惯东莱郡的气候?”

   “没有习不习惯,只要你们在身边,哪里都是家!”蔡邕感慨道。

   “心安处,即是故乡。”李轩会意道。

   蔡邕点点头。

   两人聊起来,蔡琰在去一旁帮忙端茶倒水。

   “父亲,我打算建立一座东莱学院,由您出任祭酒,不知您意下如何?”

   蔡邕询问道:“子玉,你先前所说,东莱纸随便我使用?”

   “自然,父亲想着书立传,皆可使用便捷的纸张,无限供应。”

   “好,这东莱学院祭酒一职,我接下了。”

   李轩微笑道:“不着急,学院正在选址建立。”

   “且等您休息一段时间,适应东莱的环境,学院建设完成,再谈教育之事。”

   蔡邕却淡然道:“用不着金碧辉煌,一间屋子,能遮风避雨即可。”

   “我整理好书籍,就开始招收学员,学院先在一处简单的院落就成。”

   李轩微微颔首,“就在咱们这条街道尽头,有一座闲置的院落,我让李管家送钥匙来给父亲。”

   “如此最好不过。”蔡邕说着,端起杯子喝水。

   李轩打算借着蔡邕这块金字招牌,让青州名士尽入吾瓮中。

   “父亲,青州多名士,北海高密有郑大家,北海朱虚有邴原、管宁两位大儒,平原高唐有华子鱼,不若邀请他们一道,讲经授课,不失为儒家盛世。”

   “除去郑大家,其余三位皆是名士,声名远扬,受人尊敬。”

   (注: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

   (注: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

   (注: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

   (注: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

   蔡邕凝望着李轩,也不管李轩是什么用意,回应道:“确实是闻名天下的大家!”

   “我亲自修书一封,邀请他们到东莱一起讲学、论道。”

   “但是郑君才能胜我十倍,需要亲自去请方显尊重!”

   李轩拱手道:“郑大家我去请,其余诸位有劳父亲!”

   “哦?”

   “我一直资助郑大家讲学,他们用的也是我东莱生产的纸张。”

   “......”

   之后雷厉风行,李管家很快交付钥匙。

   蔡邕整理他的宝贝书籍后,开始在院落里招收学员。

   东莱郡的世家大族子弟,听闻蔡邕要在东莱招收学生,纷纷赶来求学、拜见。

  喜欢三国:我要一步一步,成为最高请大家收藏:(www.xs4.cc)三国:我要一步一步,成为最高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