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我凭破案扬名大理寺

第二百零三章 弥补

  涂希希听到后半句话,手哆嗦了下,在西南的时候,天行就提到了这个,当时他们都以为东西在老侯爷手中,傅长熙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回盛京料理这件事。

   谁能想到,老侯爷竟然一早就把东西给送出去了。

   老侯爷当年不是为了查清楚儿子儿媳身亡真相才答应天行他们在犒赏宴上行动的吗?为何一年后在态度上变化那么大。

   她强自缓了口气,不解地问:“老侯爷怎么会把这个重要的东西,给那些人……”

   殷鸿和邹启明对看了一眼,说:“老侯爷为何这么做,我等不知。但有一点,我想必定是为了救人。谁想到半路竟有人劫了信,让这封信到晚了一步。”

   邹启明跟着说了一句。

   “要我说,老侯爷这一手做得是真的不漂亮。那些人拿卫显英他们当垫背是为了活命啊,他们能因为这封信,把自己的命搭上去?”

   殷鸿无奈地直摇头。

   “老侯爷到底还是宅心仁厚了些。他顾念这些沙场生死相随的情谊,可人啊,当真一门心思要作死,便是一叶障目,除了自己想要的,什么都看不到。”

   涂希希心道,可能并不是这样。

   她低声问:“老侯爷当时将这封信是直接送往谁的手里?”

   邹启明略微停顿,疑惑说:“江行。”

   涂希希正色转向殷鸿,问:“那老先生是如何认为老侯爷这封信是给利用他之人看的?”

   殷鸿看向她,说:“小姑娘是觉得不对吗?”

   涂希希没有迟疑地点头。

   “嗯,很不对。天行那一批人依照当时的处境,盯得最紧的人毫无疑问就是老侯爷。老侯爷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们得第一时间做好反应,随时撤离藏身之处。倘若老侯爷要将这封信给这些人看,出门就能给。”

   “所以我认为老侯爷他应该是知道了我爹的事情后,打算将所有事情全部都交给江行。”

   “毕竟那个时候,江行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人。”

   说完了之后,她又看向殷鸿。

   “那么殷老先生那番话又是什么人同您说的?”

   殷鸿面色有些阴晴不定,他徒自沉思了片刻,看向邹启明。

   邹启明大惊失色,说:“别看我啊!我可没说!”

   殷鸿无奈地摇头,说:“我殷家实际上和长亭侯府并没有直接联系。红夫人亡故之后,我们便由现在兵部尚书接手了。”

   涂希希诧异。

   “钟大人?”

   这答案着实让人意外。

   殷鸿看她神色,低笑了声说:“想不到吧。”

   涂希希确实完全没想到,钟信在她眼中,一直属于没有任何靠山之人,虽然后来之后他实际上是文和帝掌控之人后,她对他的做事手法也没有任何改变。

   虽然在很多事情上他是受红夫人所托,但在立场上,他一直坚守着守着文和帝的交代。

   她着实想不到钟信手中还掌握着这么一手。

   可仔细想想,钟信还要在文和帝眼皮底下保护好穆景天,红夫人即便对他放心,也不会放心文和帝,自然会有人留给钟信用。

   倒也说得过去。

   但让托孤这件事说不过去的,是钟信插手长亭军旧部这件事。

   涂希希满心疑虑,却也将这份疑虑压了下去。现在还不是说破这些的时候,她还在殷家的地盘上。

   倒是殷鸿开了口,说:“钟大人不会针对你们,两位且放宽心。”

   邹启明自嘲道:“我要庆幸一下我不是那边的人了。”

   涂希希心想当务之急,她还是要先把他爹相关的事情捋清楚才是,于是开口问。

   “那我爹的案子……当时我爹是看了信才认的罪吗?”

   邹启明皱了眉。

   殷鸿看着她,说:“不是。你爹若是看到了这封信,必定不会认的。这封信实际上半路被人劫过,后又被送了回来。邹启明当时不敢将这封信交给你爹。只是半夜去了一趟牢狱,想拖延一下时间,好让他有时间去和老侯爷确认信件的内容。”

   涂希希屏住了呼吸,她直觉那一晚很关键。

   “那晚……发生了什么?”

   邹启明喷了口气道:“我能不说吗?这辈子都没受过那样的气。”

   殷鸿和声和她说:“你爹问邹启明,要是他不认这个罪,会如何。当时圣上催得异常的急。江行当时还没看到信,但私底下却说只要你爹不认,哪怕是丢了官,他江家也能替他顶着。”

   “他……忽然又问了一句,潘季辽是不是已经死了。接下来还有谁?”

   涂希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口莫名一窒。他爹分明知道了这是在挨个找人顶罪,只要有人认下来了,这事就算过去了。

   殷鸿继续说:“我们都是不知情当中的人。但其实已经在怀疑有人在故意往文和帝手底送人。文和帝一日不平息怒气,一日追着那些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死。”

   “你爹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但心里大概已经有数了。所以他第二天便认了罪。”

   涂希希红了眼眶,她直到现在才直到他爹临死之前到底在想什么,也忽然明白了当时在京兆府看到那封临摹的信件上所言之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