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搬空仇家库房后,携物资度过灾年

第四百三十章 举国丰收年

  战后的大夏国,再次全面开展建设。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不仅能搞活经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各府军事调动。

   便利的交通,能有效地缩短路上的行程。

   …

   当大夏国迎来第一个全国性的丰收时,在全国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各府的主要交通已打通。

   这其中花费的粮食和银钱,全都出自紫玉私库补贴,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成效。

   其速度,连身为帝君和国师的紫玉与离白,都大为百姓的力量和热情所震惊。

   朴实的百姓,用他们的勤劳和热情,回报着大夏国给他们的安定。

   紫玉被百姓的朴实所感动,与离白一致认为,那些钱粮花得值。

   …

   曾经,从云都到最南边的安东府,传送公文的驿兵,快马需要半个月时间。

   如今,只需七天便能到达。

   若是遇上紧急军情,由金雕送信最多两天,大大地缩短中间耽误的时间,更有利于军事调动和传递消息。

   对云都掌握各地的情况,有着很大的帮助,更能快速调动各府的资源。

   …

   南方雷打不动的两季收成,又不用交赋税。

   仅一年便家家粮满仓,百姓是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感。

   成天脸上都喜笑颜开,因为再没啥能比家中有粮,让他们更踏实。

   归还从官府佘来的种子时,每家还主动将收拾干净的粮食,卖到官府开办的粮仓。

   来此卖粮的人,不管认不认识都能聊上几句,也不怕被人盯上钱袋子。

   …

   “哈哈哈,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

   老农甲提着满满一钱袋铜钱,摇两下又放在耳边听响儿。

   那脸上是从未有过的满足,估计比他当年娶新媳妇儿都高兴。

   “那可不,以前那些大户人家收粮食,好的一文钱一斤。

   丰收年时,黑心商家将价钱压到一文钱两斤,从来就没咱们得过好。

   收拾得一粒瘪壳没有不说,还要扣水份什么的,反正就是没咱们得了好。

   现在卖给粮仓两文钱一斤,收入可是翻了一番,更别说粮食产量增加一番多。

   这里外里,算起来都是咱们赚了。”

   老农乙同样拿着一钱袋铜钱摇,两个五十余岁的老农,完全体现了当下百姓,对现有生活的满意程度。

   “这都是因为咱大夏国好,帝君和国师爱民如子。

   不说别的,就拿修路来说,以前都是派劳役。

   想让官府出粮出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一起来卖粮的少年书生道。

   “帝君还佘种子给咱们,没有优良种子就没有好收成,我们家准备年年都用帝君给的种子。”

   “我们家也是,一亩的收成相当于原来的三亩,家里的细粮顿顿吃都吃不完。”

   “哈哈哈,我家也是。”

   “帝君对咱们这么好,我家别的本事没有,多卖些粮食给粮仓还是能做到的。”

   “我家男人和大儿子都是帝君的兵,我也要多卖些粮食。”

   “卖粮食肯定是要卖的,不卖怎么吃得完,存钱去喽!”

   一群人忽啦一声,往朝廷开办的农业钱庄跑去,纷纷掏出早准备好的小本本和私章。

   看到上面那清楚地记录着每一笔钱数,哪怕只有几百文铜钱,也笑得见牙不见眼。

   丰收后的大夏国,遍布全国的镇子都在议论同一件事儿。

   朝廷给予百姓福泽的时候,百姓也在用他们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朝廷。

   现在的大夏国,可谓是上下齐心,其乐融融。

   …

   虎视眈眈的邙山部落,得知大夏国全国丰收,心思更加活泛。

   以游牧为主的草原部落,每到冬季便是最艰难的季节,很多族人会因饥饿和寒冷而死。

   如今,得知大夏国有利可图,邙山部落便打起了无本买卖的主意。

   但邙山部落知道,以一个部族的力量想与大夏国抗衡,肯定不易取胜。

   还没与大夏国正式交峰的邙山部落首领糜良,自打败萧元亮后便有些膨胀。

   曾经的萧元亮,可谓是草原上各部族中的一头恶狼,还不是惨败在他们的联合之下。

   尝到联合好处的糜良,着亲兵给香洛部落首领宗浮,银苍部落首领笛鸣送信。

   一场阴谋,在共同的利益下渐渐萌芽。

   …

   在河湾府安定下来的索丹等人,已完全融入大夏国的生活,对这片辽阔的土地更加的热爱。

   有了固定的居所,再也不用四处游牧,老人和孩子留在村子里以种地为生。

   壮年在放牧的同时,担任着边境守卫的任务,因为只要担任守卫就会有一份粮食补贴。

   每人每月有三十升的粮食补贴,粗细粮各占一半儿的比例,这一举措让新河湾人非常积极。

   更有人家恨不得全家齐上境守卫,那样的话一家人就不愁吃喝了。

   养的牛羊,还能送到云都卖一个好价格,河湾府人的家底儿眼看着厚实起来。

   在这人人善骑的河湾府,自秋收后便兴起了练武热,一些女子也积极地加入训练。

   他们之所以这么积极,皆因听了大夏国帝君和国师的传奇故事。

   帝君和国师白手起家,打败三个国家创下大夏国,已成为说书先生口中的传奇,在各大茶楼广为流传。

   也是百姓茶余饭后,最喜欢听的传奇。

   村中常有那喜欢说古的老人,听了茶楼的说书后。

   黄昏时,趁村民饭后休息,摆开场子来上一段儿,听得百姓热血沸腾。

   更为吸引人的是,两人传奇的爱情故事。

   令多少女人心动,却不会有人自命菲凡地冒头,一搏国师的青睐。

   因为一旦被人知道,还不用帝君或国师出手,自有乡邻或街坊天天到其家门口指桑骂槐。

   在大夏国百姓心目中,帝君和国师是神圣不可侵犯,有如神明一样高贵的存在。

   更不许任何人亵渎!

   连三岁小孩儿都知道,帝君和国师是让他们有饱饭吃,长大了能进学院的好皇帝。

   许多百姓,自得知帝君的真实身份后,上香首要祈福的便是,求菩萨保佑帝君早日诞下太子和公主。

   在他们的认知中,唯有这样一心为百姓所想的皇帝当政,他们的子孙后代才能过上好日子。

  喜欢搬空仇家库房后,携物资度过灾年请大家收藏:(www.xs4.cc)搬空仇家库房后,携物资度过灾年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