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第631章 李定国的心思

  八千万两白银确实不少,但是对于朱慈烺来说也不是很多。

   对于缴获的白银,朱慈烺一直都是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心态。

   朱慈烺心中自然明了,这八千万两白银,张献忠大多是从湖广大地搜刮得到的。

   那在使用分配的时候,自然也要多倾向于湖广。

   虽然说和河南山西两省比起来,湖广百姓要富裕一些,但是经过张献忠这么一折腾,也好不到哪里。

   心中有了计较,朱慈烺并没有直说,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行了,你们三人辛苦了,下去发放赏银吧。”

   朱慈烺挥手示意骆养性、杨天和王飞三人退下。

   刚刚和李定国等人的讨论还没有结束。

   骆养性、杨天和王飞自然领命退下。

   李定国等人听到银库有白银八千万两这个数目的时候,内心也是很惊讶。

   他们知道张献忠有银库,但是着实没有想到有这么多。

   毕竟张献忠可是经常在他们面前哭穷,而且还老拖欠士兵的饷银。

   “好了,李将军,你接着说。”

   朱慈烺看向李定国。

   李定国自然不会推辞,而是接着刚刚的话题。继续说道。

   “殿下,要想真正的收足江南的赋税,末将以为可行以下三策。

   一是,取消有功名身份免税规定;

   二是,重新厘清江南百姓之田亩。摊税入亩,有土地五亩以下百姓免税,五至十亩者税二十分之一;十亩至三十亩土地者税十分之一,三十至五十亩土地者税八分之一;五十至一百亩土地者税五分之一:一百亩以上土地者,税三分之一!

   三是,核定商号收入,同理根据收入多少核定商税,最低为十三税一,根据收入多少,依次递增!”

   李定国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慈烺听了也是连连点头。

   李定国的这套方案确实不错,有点后世挣得多交税多的意思。

   方案是好方案,只是朱慈烺知道,这套方案实施的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

   首先,取消免税规定,这一条就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以及天下的官员。

   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哪个官员名下没有个千八百亩土地。

   这些土地可都是免税的,按照李定国的方案去实施,那不是把大明朝的官员得罪了个遍。

   如果实施的时机未到,条件不成熟,那必然是天下大乱。

   “李将军的方案不错,可是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啊。”

   朱慈烺由衷的说道。

   “殿下是怕拥有土地的地主富商不配合?”

   李定国说的很委婉,没有直接说造反。

   朱慈烺点了点头。

   “殿下,末将以为,不破不立,重症需要猛药!大明如今的局面,如果再不有所为的话,只怕是………”

   李定国没有直接说。

   朱慈烺自然很清楚,李定国想说什么。

   朱慈烺也很清楚,李定国的说的不假。

   目前自己的所有开支,大多是依靠缴获来的白银。

   虽然说现在看来,好像银子还很富裕充足,可是朱慈烺很清楚,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两京十三省的叛乱几乎全部平定,这就意味着以后在想大笔缴获白银怕是不可能了。

   朝中的大贪官也被自己清理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小贪官,根本弄不到多少银子。

   虽然皇家制造局能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收益,但是相比于自己这么大摊子的支出来说,根本不够。

   如此看来,朱慈烺有点坐吃山空的意思。

   朱慈烺沉思着,没有回答李定国的话。

   “殿下,我们手中有大军,不服者直接武力扫清。俗话说的好,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只要军队不乱,那就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李定国看到朱慈烺不言语,也彻底抛开了顾忌,直接说道。

   李定国说的确实不假,只要刀在自己手中,那还不是想杀谁就杀谁!

   朱慈烺虽然顾忌天下官员和读书人,倒不是顾忌他们要造反。

   毕竟正如李定国所说那般,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朱慈烺担心的最大问题是,这个方案根本就过不了崇祯那关。

   朱慈烺早就想对江南那般吸血的地主豪绅动手了,脑海中也一直在盘算着方案。

   “李将军,你可知道,本宫还只是太子!”

   朱慈烺说的很含蓄。

   但是李定国何等的聪明,听到朱慈烺的话,自然明白话里的意思。

   确实如此,眼前的殿下只是太子殿下,还不是陛下。

   大明这天下的主人还是在京城紫禁城中的哪一位。

   朱慈烺的话让李定国沉默了。

   这个问题是个无解题。

   自己总不能鼓动太子殿下造反吧?而且是造自己老子的反,怎么想想都不太合适。

   看到李定国等人沉默不语,朱慈烺也是无奈的一笑,但是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殿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定国突然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