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第1070章 北方形势

  广西各方势力各有想法,大明左卫营和亲卫营第四军在朱慈烺的导演下正在给郑氏上演一出精彩好戏。

   大明作为主角在李成栋和马震清的带领下演的精彩绝伦。

   参与演出的郑梉是一头扎进戏中,难以自拔。

   布雷迪和郑标等人虽然心存疑惑,但是也不自觉的入戏参演。

   整个广西南部那叫一个轰轰烈烈。

   此时此刻,大明北方也没有闲着。

   亲卫营第一、二、三军以及右卫营陈兵鸭绿江,统一受孙传庭节制。

   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

   在朝鲜苟延残喘的多尔衮自然是不允许的。

   多尔衮和日本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光狼狈为奸,两人达成了共识。

   自从日本几万人在辽东全军覆灭之后,德川家光意识到了火枪的厉害之处,所以找找到了布雷迪要买军火。

   两人也是一拍即合,虽然说这场军火交易被朱慈烺率领北海舰队撞见,坏了他们的好事,交易不得不中断。

   但是,德川家光还是利用已经运到日本的火枪和火炮,组建了一支两万人的火枪军。

   开春之后,这两万人便乘船东渡,来到了朝鲜。

   与之同来的还有三万日本普通士兵。

   面对大明陈兵鸭绿江,多尔衮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多尔衮在朝鲜强行征兵,加上建奴原有的人马,多尔衮手上有了十二万建奴兵和三万朝鲜兵,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

   加上日本的五万人,日清联军达到了二十万之众。

   可是,在热兵器时代,人数已经变得不重要。

   面对日清二十万联军,孙传庭手上虽然只有十四万人马,但是孙传庭丝毫不慌。

   大明在鸭绿江上修建了十座浮桥。

   孙传庭率领亲卫营和右卫营以保护浮桥为重点在鸭绿江两岸建立了防御系统。

   但也只是仅仅建立了防御,并没有主动进攻朝鲜。

   这个操作让多尔衮一度懵逼,不知道大明葫芦里卖什么药。

   面对大明,多尔衮也是投鼠忌器。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多尔衮也没有主动进攻明军,双方就这样僵持对峙。

   但是,随着大明和安南发生战争的消息传到多尔衮耳朵里的时候。

   多尔衮坐不住了。

   多尔衮也想明白了,为什么明军一直没有进攻朝鲜。

   多尔衮认为,这是他也是建奴的一个机会。

   趁着大明陷于安南之战,自己正好可以趁机反攻,收复辽东。

   所以,多尔衮主动向鸭绿江朝鲜一岸的明军发动了进攻,想要夺取浮桥。

   孙传庭自然不可能让多尔衮得逞。

   所以,双方之间发生了数次攻守战役。

   建奴八旗的骑兵依旧很强,可惜明军的火枪和火炮也得到了改进,加上迫击炮的装备,建奴骑兵依旧不是对手,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数次作战,均以建奴失败后退告终。

   数次没有打下来,多尔衮也老实了,双方重新回到了对峙的局面。

   朱慈烺收到了孙传庭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件中得知了北方的局势。

   看完信后,朱慈烺莞尔一笑。

   多尔衮想得有点多。

   如果说三年前的亲卫营也许不是建奴八旗骑兵的对手的话,那现在,亲卫营凭借着跨时代的武器装备,对建奴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至于日本人,朱慈烺更没有放在心上。

   即使有两万日本人装备了火枪。

   “杨天,准备纸笔!”

   看完孙传庭的信后,朱慈烺自然要给孙传庭回信。

   很快,杨天便将纸墨笔砚放在了朱慈烺的面前。

   朱慈烺提笔回信。

   朱慈烺给孙传庭的回信很简单,一共十六个字。

   小心提防,加强训练,囤积粮草,保持现状!

   虽然只有十六个字,但是却包含了很多方面。

   小心提防是告诉孙传庭,鸭绿江的浮桥绝对不能丢,那是之后入朝鲜对建奴作战的后勤通道。

   加强训练自然是要求孙传庭要让亲卫营和右卫营始终保持强悍战斗力。

   囤积粮草就更简单了,安南解决之后,朱慈烺肯定要北上,彻底平定建奴,囤积粮草自然就是为此准备的。

   保持现状是告诉孙传庭,朱慈烺并不想两面作战。

   当然,大明现在具备两线作战的能力,只是没有这个必要。

   安南平定后,朱慈烺率领亲卫营第四军、北海舰队南征编队,以及龙江造船厂即将交付的六艘战舰。

   用更优势的兵力,从海陆两线去收拾多尔衮,速度会更快,代价会更小。

   朱慈烺将信交给了信使后,便准备休息。

   可这个时候,门外又传来了传报声。

   虽然时间不早了,夜已经深了,但是朱慈烺依旧将门外之人进来。

   这个传令兵自然就是李成栋派来禀报的人马。

   传令兵实事求是的向朱慈烺汇报了安南的情况。

   朱慈烺对于李成栋的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郑梉成功上钩,还差最后一出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