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第二百二十二章 纺织厂的困境

  平阳县,县委大院。

   国营纺织厂虽然不是平阳县效益最好的工厂,更不是纳税最多的,却无疑是整个平阳县用工人数最多的厂子。

   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两千余名工人的生计。

   而与之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用工总人数也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纺织厂主要生产销售纺纱、织布、印染、针织布、衬衫、纺织机械配件和器材等。

   放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属于旱涝保收的行业。

   然而最近几年,纺织厂的效益每况日下。

   它们生产的布料品类单一、花色简单,可以说毫无创新性,销售状况堪忧。

   在这个背景之下,工厂领导频频出昏招。

   先是为了效益以次充好,结果本就销售困难的布料,因为质量问题频频退货,销售情况进一步恶化。

   辛辛苦苦二十年建立起来的名声也毁于一旦。

   眼瞅着布料销售不佳,领导们再出昏招,缩减布料生产,加大纺纱业务投入。

   在效益不佳的情况下,竟然贷款扩张纺纱业务。

   真不知道这帮人脑子里怎么想的,自家的布都卖不出去了,竟然还有心思加码纺纱。

   而且现在这个年代,纺织厂遍地都是,市场上不缺纱线。

   也不缺布料。

   缺的是花样繁复、颜色鲜亮的布料。

   更缺的是款式新颖的衣服!

   没办法,工人管理者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不懂得应该按照社会需求制定生产计划。

   而不是人为拍脑袋决定出来的生产计划。

   当然,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至少不全是。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同台竟艺,并且逐渐取代后者的年代,自然而然地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种是新生的民间经济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得上烈火烹油、飞速发展。

   一种是旧有的经济业态、部分转型不及时不彻底的国营企业,跛脚走路,日渐没落。

   眼下还只是1983年,这种对比尚且不明显。

   接下来的十年,这种对比会越发强烈。

   不破不立,是代价,也是成长。

   终于,冯县长再一次请赵文牧来县委大院喝茶的时候,会客室里出现了几个陌生的面庞。

   总算是来了。

   赵文牧在心里暗暗想道。

   “小赵,这二位是咱们县国营纺织厂姜铭厂长和陆文远副厂长。”

   相互握手之后,这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眼睛很大面容却颇有些愁苦的姜厂长搓着手说道:

   “赵同志,实不相瞒,纺织厂经营面临一些困难。你是咱们县极有才华的青年企业家,想必在经营方面颇有造诣,我们今天来就是想要请教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纺织厂渡过危机。”

   赵文牧连忙坐直了身子,谦逊说道:

   “请教不敢当,要不您说说厂子的情况,我给您参谋参谋?”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找赵文牧帮忙,这二位便也没有隐瞒什么,直接一五一十说道:

   “厂子里积压了大量棉纱、布匹,销售却一直受阻,账上实在没钱,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再这样下去就只能全面停工了。”

   接着二人详细介绍了积压的产品状况。

   一旦全厂停工,影响将会十分严重。机器设备不是汽车,不是说熄火之后重新打着就能上路。

   设备一旦停机,要全面大检之后方可重启。

   更关键的是,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可能早已转做别的行业,或者跟别的企业合作。

   一个本就苟延残喘的企业,停工之后,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重启了。

   纺织厂的领导、县政府都知道其中轻重,所以纠结了这么久之后,还是无奈找上了赵文牧。

   “这批存货市场价值多少?”

   赵文牧问道。

   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纺织厂可不只是三个月没发工资了,而是在这之前一段时间里,就一直只发半薪。

   “仓库里有各类纱线120万锭,布料26万匹,市场价值大概180万元。”

   陆文远回答道。

   赵文牧直接在心里给这个数字乘以0.8,换算出来大概是144万元。

   想了想,觉得还是不保险,于是再乘以0.9,大概是130万元。

   嗯,这个金额应该比较合理了。

   毕竟纺织厂的货品有瑕疵,所谓的市场价值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得了。

   “怎么样,小赵,你有办法处理掉这批产品吗?”

   冯县长和蔼可亲地问道。

   当务之急是将存货处理掉,只有这样纺织厂轻装上阵,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性。

   而且纺织厂拖欠职工薪资、银行贷款、供应商货款合计一百多万,再不还钱怕是就要出事儿!

   想到这里,冯县长就觉得头疼。

   看着眼前的姜铭和陆文远也越发不顺眼。

   “领导,这批货我可以想办法消化掉,不过需要实地查验过货物品质以后才能决定。”

   “而且价格方面不一定能让两位领导满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